信息网_www.60328.cn

郑州信息网 > 二七 > 正文

nbspnbsp在一次春节前的慰问演出上

网络整理 2020-01-28 04:56

    《当你老了》老人们都听腻了

    慰问演出就不能来点新鲜的?

    

    经过适老化改造的文艺节目受到老人欢迎

    

    老人用投票方式选出想看的节目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听到这首早已听腻了的《当你老了》,住在某养老机构的孙大爷叹了口气。在他旁边,一位老人开始打盹儿。身后,传来了轻轻挪动椅子的声音,有的老人离席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当你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等曲目成了到养老院里慰问演出的“保留节目”。临近春节,又到了文艺团体扎堆儿来养老机构慰问演出的时间。年年都要看这些已经看过、看腻了的节目,老人们真的是“有点儿烦”。专家建议,组织活动、慰问演出应多关注老人的“感受”,避免“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老人,否则可能会对老人造成“伤害”。

    现象一

    不是所有老人都爱写“福”字

    贴春联、写福字、包饺子……这几天,各个养老机构都开始有了“年味儿”。为了营造喜庆的气氛,许多养老机构不光从外面买来各种福字,还发动老人自己写,之后还要拍照、展示。一年又一年,写福字成了养老机构里最常见的“常规动作”。

    不过,养老文化研究者程华却发现,一些老人对写福字兴趣不大。有的老人认为自己的字不好看,参加活动时不太情愿。而且,活动组织者往往还会拍照片、发朋友圈,也让他们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喜欢这项活动的老人往往写字都比较漂亮,他们不但爱写,而且爱秀。

    专家点评

    “像这样的活动,应该做一些区分,至少要在事前咨询一下老人。”程华说,在养老机构做活动,需要对老人进行细分,而不能用一种标准、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老人。不然的话,就可能会对老人造成“伤害”。

    程华发现,养老机构举办活动,往往希望能参加的老人越多越好。这其中有让老人能够更好地融入养老机构的考虑,也有基于对“KPI”(关键绩效指标)的考量。办一场活动,衡量它是否成功,往往是看有多少老人参加。在这种思维逻辑下,参与的老人越多,活动自然就越“成功”。至于老人是不是真正喜欢,活动是否真正适合,这些更重要的指标往往被忽视了。

    “老年活动不能用参与人数多少来作为考核指标,而应该是以老人的服务体验来考核。”程华认为,老人对服务的体验效果如何,通过事后做访谈、做调查问卷,就可以知道。如果是按照老人的喜好和特点来做活动,老人的满意度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现象二

    听到“当你老了”有人离席

    在朝阳区的一家养老机构,程华就亲眼见过老人对一些节目的“不适”。

    在一次春节前的慰问演出上,一个文艺团体朗诵了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结果引起台下一阵嘀咕。时间长了,程华发现,一到《夕阳红》、《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样的节目时,有些老人就会起身上厕所,“老人听了之后会觉得烦躁”。后来,再有文艺团体想演出《当你老了》,都被程华婉言谢绝。

    专家点评

    程华说,老人已经老了,他需要知道的是怎么保持活力,怎么能不被社会抛弃,而不是通过一首诗、一首歌去验证自己确实老了。“这样的诗应该念给年轻人听,让他们珍惜时光。老人已经是时光的‘受害者’,不需要再被教育‘老了之后是什么样子、该怎么办’。”

    程华说,老人的心理其实很微妙。以过生日为例,在养老机构,老人的平均年龄多在80岁以上。很多养老机构都会举办生日会,但并不是每个过生日的老人都想参加。有的老人甚至直截了当地说,不想再知道自己今年多少岁了。

    “老人跟年轻人不一样,年轻人长了一岁,会觉得自己又成熟了一点。但老人会觉得自己离‘终点’又近了一步。所以,有些老人不希望强调自己的生日,不希望别人说自己老。”归根结底,像《当你老了》这样的节目,只是一种想象中的“适合”,而没有认真考虑老人的需求。

    为了使文艺活动能够真正满足老人的需求,程华发起了养老与艺术工作坊项目,以“适老”为标准,为老人遴选出合适的艺术服务。

    办法

    慰问演出要在乎老人的感受

Tags:新鲜(13)演出(20)慰问(22)不能(94)人都(23)腻了(2)当你老了(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nbspnbsp在一次春节前的慰问演出上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