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60328.cn

郑州信息网 > 金水 > 正文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网络整理 2025-07-05 23: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一系列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为了把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本报理论版今起推出“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专栏,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进行深入阐释,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

  ——编  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我国经济处在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重大关口,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规律,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生产力发展实践出发,经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反复比较和思考,提出的具有很强理论解释力和现实针对性的原创性概念。“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又一标识性概念。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这一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的深刻内涵,对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传统生产力理论的超越

  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传统生产力理论是在自然经济和短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那时候的生产力不是很发达,经济发展中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能满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这一条件下形成的传统生产力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产出规模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自然经济和短缺经济的诉求。例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忽略环境污染;更注重追求人口红利,而不是人才红利;更多依靠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以及后发优势的模仿性技术进步,追求低成本扩张;等等。传统生产力理论为我们理解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对于一个经济体在发展初始阶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传统生产力理论面临着解释力的局限和挑战,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形成的新经济现象、新劳动资料时,比如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智能设备等,既难以形成具有穿透力的理论指导框架,更难以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措施,面临范式变革的压力。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穷二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深刻指出“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并要求“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工作水平也要相应提高”。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改变,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了瓶颈,旧的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已经难以持续。同时,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传统生产力理论难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迫切呼唤形成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我国适应科技新变化、人民新需要,提升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等,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概念,顺应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符合当代中国生产力发展现实需要。

Tags:新时代(68)实践(43)理论(11)深入(25)价值(98)学习贯彻(9)意义(9)生产力(4)新质(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