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60328.cn

郑州信息网 > 其他信息 > 正文

读屏时代,还有谁去图书馆

网络整理 2019-12-12 23:05

  

读屏时代,还有谁去图书馆

  

读屏时代,还有谁去图书馆

  每逢周末假期,很多学生便会前往南京图书馆阅读学习,忙着给自己“充电”。 刘建华摄

  8月26日清晨6:58,手机闹钟准时响起,陈雪莹醒来第一时间抓起手机,登录“我去图书馆”小程序,在手机时间跳到7:00的瞬间点击屏幕,为自己预订了当天在南京图书馆五楼和畅文苑自修室的座位。

  为考研,这个安徽姑娘已在南京租房住了2个月。手机抢座是她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她太有经验,30秒内、最多不超过一分钟,那里的350多个自修座位就会被预订一空。

  对南京来说,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清晨,初升的阳光照耀着大行宫南京图书馆寓意“智慧洞开”的“凹”字形正门,也照耀着滨江公园内金陵图书馆像美玉般的碧绿色主馆。这座城市有两座大型图书馆,它们是南京不设门槛的文化客厅。今天,手机几乎成为人的新器官,也占据着每个人有限的阅读时间。那么,读屏时代,究竟谁还去图书馆,他们到底去图书馆干吗?

  带本书来图书馆,自修大军成一道景观

  上午9点,陈雪莹随着人流进入和畅文苑,她每天要挤40分钟地铁从江北来到南京图书馆。然而,她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安安静静坐在座位上看书,而是找了个楼梯拐角处踱来踱去,口中念念有词。

  “我得背书,在座位上会打扰别人。”她扬了扬手中的《中国新文学史》,上面有黄色的标记和手写的批注,“正常情况下,我会整天呆在图书馆,午饭吃自己带的三明治或饭团,配水果。周二到周五,我会转场到晚间阅览室,那里开放到晚上九点。”

  在南图,放眼望去,最浩浩荡荡的是“带本书来图书馆”的年轻自修者,每一层宽阔的走廊和过道里,都放上了高桌、矮几,那里不用预约,早上9点开始就坐满了自习者,即使有阳光直射,也无损一个自修座位的诱惑,他们宁愿打着太阳伞看书。

  常昱、马俊豪、杨子炎三位中学生是特地过来补作业的。他们是暑假一起在附近上篮球课的小伙伴,假期结束,不少作业还没做完,所以他们在开学前几天抱着语文、英语和数学练习册到馆里来赶作业。常昱告诉记者,他们最大的失误是低估了哥哥姐姐们的学习热情,三人9点到南图,来自修的人早已在大厅里排起了长队,等他们上楼,发现更凉爽一点的二楼和三楼已经没空位了,转来转去只得在四楼找了个阳光灿烂的位置。

  二楼阅览室外,有一片可以席地而坐的自习区,南京体育运动学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副教授温阳正在和马上升入大三的穆子卿一起整理本专业所有老师的课程大纲。选择来图书馆,是喜欢这里能静心投入的环境。“我自己经常来南图,因为这里比家里出活儿,”温阳说,“家里更安静更方便,但是分心的东西也多啊,一会儿吃点东西,一会儿整理下家务,更别说还有各种网剧,一点开就容易停不下来。抵制诱惑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诱惑出现,而图书馆就是这样的地方。”

  上午十点半,南图一楼大厅的大屏显示,到馆人数2874人,借还书共1157本,前一天全天到馆10063人,借还书7552本。而那些没有借还书的人,相当大一部分是自修者,他们成为图书馆里一道独特的风景,也使图书馆用户群更加年轻化。南图社会服务部主任吉彦德记得,10多年前南图新馆刚开放时,大厅的休息区里不少是来择菜和打毛衣的老人,而现在,各个楼层都有自修的年轻人,她说:“这些年轻人让图书馆变得更加朝气蓬勃,也让阅读和学习的风气弥漫在图书馆的每个角落。”

  功能多元,这里是开放的公共文化客厅

  就在上周日,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汉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宜早在南图多功能厅为读者作了《王羲之在南京》的讲座,讲座全程2小时无“尿点”。再上一周,南图“名校校长面对面”系列的首期讲座主讲人,南京市首届德育带头人,南京外校仙林分校中学校长助理张国其与家长们深入探讨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教育问题,他说:“现在的教育过于关注智力和分数,往往疏忽对孩子情感、态度、意志力的培养,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这其实偏离了教育的本意。”

  如今,讲座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公众的基本配置,仅在南图,现场和视频讲座每年都超过100场,内容涉及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现代科技、家庭教育等方方面面。张国其是第一次在图书馆开讲座,他说:“社会的焦点、热点、痛点等问题不能只在行业内讲,更应该在图书馆这样的场合对全社会讲,一个讲堂就是一个传播知识、点亮智慧的圣殿。”

  保障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是图书馆特别关注的课题。两周前,电影《战狼2》无障碍版在金陵图书馆盲人剧场开播,观众是40位视力障碍者。

Tags: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读屏时代,还有谁去图书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