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60328.cn

郑州信息网 > 热点信息 > 正文

为何要在月球栽棉花?科普载荷项目总指挥为你

网络整理 2019-12-14 00:37

  科普载荷项目总指挥、重庆大学副校长刘汉龙为你揭秘……为何要在月球栽棉花?为何选土豆不选红苕……

点击进入下一页

2019年01月12日,第9天,蛭石,注水后212h

  在经历月球高真空、高温差、强辐射等严峻环境考验后,人类在月球上种植出了第一株植物嫩芽……为什么选这6种生物?为什么是重庆大学牵头承担此次试验?

  昨天上午,重庆大学副校长、科普载荷项目总指挥刘汉龙等专家在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新闻发布会上为你揭秘本次由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为“广寒宫”带去6名“神秘旅客”,记者带你直击这一传奇。

  试验回顾

  2018年12月8日凌晨,随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出征,由重庆大学牵头承担研制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也一起奔赴“月宫”,作伴“玉兔”。

  此次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它们形成一个简单的微型生态系统,均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地面组装合盖过程中,所有生物装载操作均在严格无菌环境的超净工作台中进行,确保全过程无生物污染。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是一个高度密封的抗压容器,在经历发射和着陆等阶段严酷的力学考验后,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于嫦娥四号登陆月球第一天(2019年1月3日)23:18加电开机并启动主相机拍照。

  1月3日23:48,在地面控制中心发送放水指令后,植物种子和果蝇虫卵结束发射场等待发射两个月以及太空飞行近一个月的休眠状态,进入生物月面生长发育模式。

  1月5日20时,地面接收数据显示,载荷内种子已经发育为胚根——嫩绿的新叶……

  1月12日20:03:34,地面发送了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断电指令,载荷正常关机。“从开机至断电,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在轨工作状态良好,累计工作时间长达212.75小时,主副相机累计拍照34次,下传照片170多张。与整器保持良好的持续通信状态,并实时传回温度、电压、气压等各项遥测数据。通过照片数据和遥测数据分析,设备内部水已完全浸润土壤,温度、压力等完全符合生物生长发育的要求,达到设计指标,部分指标超过预期。”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总设计师、重庆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谢更新教授介绍。

Tags: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为何要在月球栽棉花?科普载荷项目总指挥为你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