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60328.cn

郑州信息网 > 热点信息 > 正文

杨浦现代设计产业瞄准“千亿俱乐部”的底气何在?

网络整理 2019-12-16 20:08

  图片说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空间分布示意图

  东方网记者朱贝尔12月16日报道:12月16日下午,“环同济-杨浦”现代设计产业发展指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现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企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以规划设计为主的创意产业集群,2018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核心区总产出突破400亿,实现了12.8%的高速增长。业内认为未来三五年,杨浦现代设计产业将瞄准“千亿产业俱乐部”。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品牌效应,全力打造杨浦国际设计产业集聚区,自今年5月以来,杨浦区统计局牵头会同区科委、区投促办、区商务委、区工商联等部门,依托天强公司,联合组建课题组,打造了国内第一个系统呈现地区性现代设计产业发展的指数。课题组探索构建了一套以年度数据为基础,兼具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环同济-杨浦”现代设计产业发展指数。历经近7个月的时间,经过多轮次专家研讨、企业走访调研、问卷调研、统计研究等工作,“环同济-杨浦”现代设计产业发展指数最终面世,进一步提升了“环同济-杨浦”在现代设计产业集聚高地的全国化、乃至国际化影响力。

  图片说明:2014-2018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总产出(亿元)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产业集群显示度高

  杨浦区现代设计产业最早起源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上世纪80年代,围绕同济、复旦、上海财经大学等丰富的校区资源,设计企业和科技产业园区逐渐集聚,形成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萌芽。2007年6月,杨浦区政府与同济大学联合发布《杨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总体规划纲要》,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11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上海)推进办公室落户同济大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成为“设计之都”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功能区和领头羊。

  通过充分发挥同济大学强势学科、优势专业对现代设计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加快培育以城市规划建设为重点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从最初的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为主逐步向产业链延伸,形成了以建筑与环境设计产业与产品设计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群体,现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企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以规划设计为主的创意产业集群。2018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核心区总产出突破400亿,实现了12.8%的高速增长;区域内企业数量达到3263家,其中,建筑与环境设计企业数量占比为45.8%,产品设计企业占比为22.4%。

  图片说明:杨浦区现代设计企业分布及营收分布

  建筑与环境设计业集聚态势更加突出

  课题组对区域内现代设计企业进行筛选分类,对区域内千余家企业同步开展问卷调研和重点企业走访调研工作,全面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建议诉求。在受访企业中,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分布更为广泛,企业数量占据总数的86.1%;从人员规模来看,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50人以内的企业占比达到80.3%;从产业分类来看,建筑与环境设计业集聚态势更加突出,凭借三成的企业数量创造了现代设计产业72.2%的营业收入。

  调研结果显示,多数企业表示项目争取和外地市场开拓难度明显提升,表明当前企业经营风险和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从企业对当前和未来发展判断来看,尽管企业面临的竞争难度升级,但超过八成以上的调研企业对市场持乐观态度,杨浦区浓郁的创新氛围及营商环境优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发展压力,为企业发展注入信心。

  结合企业调研及走访情况来看,目前杨浦区设计企业对于企业及上下游之间的相互协作和沟通需求十分强烈。调研结果显示,30.5%的企业认为产学研和产业上下游的合作紧密程度有待加强;超过半数以上受访人员提出,要尽快搭建专业的产业交流与服务平台,促进企业之间在业务、技术、人才等多方位多层次合作交流;同时作为设计产业对外宣传推广的窗口,进一步实现资源对接,形成真正的产业集聚效应,提升设计品牌影响力。

  图片说明:杨浦区现代设计企业对未来发展态势评分

  现代设计在杨浦第三产业中贡献突出

  “环同济-杨浦”现代设计产业发展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组成,从产业发展的四个维度(产业环境、产业质量、产业创新、产业影响)反映“环同济-杨浦”现代设计产业当前所处的环境现状,全方位、系统地揭示了现代设计产业的发展轨迹。

Tags:杨浦现代(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杨浦现代设计产业瞄准“千亿俱乐部”的底气何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