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60328.cn

郑州信息网 > 热点信息 > 正文

文物“修缮式破坏”屡屡上热搜 上海成立专业协会制定“行规”

网络整理 2019-12-20 23:22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2月20日报道:从近几年的网络热搜会发现,文物保护事件俨然成为重要公共事件,辽宁锥子山“最美野长城被抹平”、四川安岳部分古代石刻遭遇毁容式彩塑……这些事件无不让大家痛心,历史文化遗存被修坏、修不到位的案例层出不穷。为杜绝此类事情,近日上海成立了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协会,这也是国内在这一领域的首个行业协会。

  最美野长城被抹平 网络图

  近年来,上海文化遗产在数量上显著增加,类型上日益丰富。一方面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对保护修缮工作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截止到目前,上海共有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91家,其中勘察设计单位33家,施工单位41家,监理单位17家。这之中,14家长期从事文物保护工程领域的从业单位,在上海市文化旅游局的支持下,发起筹备了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协会。

  “近两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发生过几次火灾,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次是巴西博物馆火灾,一次是巴黎圣母院火灾。要知道建一座博物馆需要很长时间,但火灾一夜之间就可以毁掉整个博物馆。”在成立大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这样说道。现在民众对于文化遗产的关注前所未有,这些年社会对文化遗产的重视超过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文物保护事件都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公共事件。

  宋新潮拿老人打了个比方。“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我们要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老母亲在家,回家才有亲切感,它的存在就是它的价值。而不是一定要帮我们买菜、做饭,这些都不重要,唯一希望的是她能延年益寿。就像很多历史建筑,都是一段历史时期的标识,它们的存在是民族记忆。”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

  随着这几年文物保护工程显著增多,一些制约和影响文物保护行业发展的问题开始凸显,比如缺乏统一的文物修缮行业标准,从业人员亟待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仅“十三五”以来,上海修缮或保养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100余处,包括外滩建筑群、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上海宋庆龄故居、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旧址等。除了承担本市的文物保护工程外,上海还主动服务长三角乃至全国,专业人手捉襟见肘。

  上海的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呈现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革命文物占比高的特点,其中优秀历史建筑,革命遗址、工业遗产和名人故居这4块最能体现上海建筑特点。跟一些古建筑、古遗址不同,上海的近现代建筑不仅保存完好,而且至今仍具有使用价值。“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重要公寓、洋房、花园住宅、工业建筑都会在不断的修缮中。若干年以后,它的价值还在不断升级,所以修缮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一方面要保护,一方面要满足使用功能需要。”原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管理处处长、上海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孔三说。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发表主旨演讲

  因此,成立专业的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协会,成为文物保护从业者的共同夙愿。业界专家冯蕾告诉记者,修缮技艺大多以传帮带的方式传承,以口传心授为主,没有统一的教材,因此每个师傅带出来的徒弟,采用的修缮手法都不一样,迫切需要开展业务培训和制定行业标准。

  据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协会会长王利雄介绍,下一阶段,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协会将制定相关协会管理制度,筹建各专业委员会及学术委员会等,并吸引上海乃至长三角优秀单位入会,提高行业会员覆盖率与代表性。

  同时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开展行业自检自评,净化市场环境,建立诚信制度和黑名单制度、行业通报制度,建立健全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开展行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新进行业人员培训工作,建立上海文物保护从业人员实训基地。

  协会还将开展学术交流、学术沙龙、论坛等活动,不断提升行业整体的社会影响力。将工程实践整理出版,提升行业的学术研究水平。同时积极探索保护行业走出去工作,扩大上海文物保护工程行业领域的辐射力、影响力,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工程领域长三角一体化和东西互动。

Tags:文物“修(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文物“修缮式破坏”屡屡上热搜 上海成立专业协会制定“行规”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