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60328.cn

郑州信息网 > 热点信息 > 正文

浅谈诗歌对现代启蒙教育的意义

网络整理 2019-12-21 09:35

  2019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诗歌季(前身为广东小学生诗歌节)刚刚落下帷幕。今年的诗歌季吸引了10万余人参加,投稿数量高达12.3万篇,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港澳地区约有5000名小学生也参与其中。目前,小学生诗歌季已成长为广东省参赛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文化教育公益品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作品》杂志社社长杨克见证了这一品牌从创办到壮大的整个过程,他应邀撰写了评论文章,分享他对儿童美育启蒙的精彩观点。

  此外,本期文艺评论还包括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影视评论者刘妍为澳门回归20周年献礼剧《澳门人家》所撰写的剧评。“大美岭南·艺海观潮”美术评论专栏继续推出黄唯理篇,敬请垂注。

  中国是一个浸濡着诗歌成长的国度。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再到近现代的新诗,诗歌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成长。诗意融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之中,支撑起人文气质、文化气象。作为诗人,个人见证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全民皆诗的热潮,也亲历了之后的诗歌低谷。近年来,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诗歌节目的走红,个人欣喜地发现,诗歌再度成为中国人文启蒙教育的“标配”。从2010年创办的广东小学生诗歌节,到今年升级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诗歌季,这一品牌经历十年耕耘,已发展成为一个现象级的文化活动。身为诗歌季评委会主任,个人在欢欣之余,也一直在思考:在人文湾区共建的背景下,诗歌对于儿童启蒙教育,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怎样才能更好地将之发挥出来?

  诗歌在孩子心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

  在中国,诗歌教育延绵不绝。数千年前的学塾中,孩子们读着《诗经》成长,如今的中国校园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吟诵声依然朗朗响起。这便是文化的传承,文明的延续。

  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巅的重要支柱,便是文化自信的建立。唐朝的辉煌,宋朝的风流,尽管都已被时光所封存,然而透过那些纤秾华丽的诗句,世人仍然可以想象得到昔日的盛况。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他们的名字、事迹与他们的诗词一起,为无数代学子们所熟悉,成为他们的文学启蒙、思想启蒙。

  孔子曾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歌更多的是对世间万物的美好描写,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入口。学习诗歌,会在他们的内心中种植下真善美的种子。台湾作家林清玄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背过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

  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曾说过:“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合乎人的自然成长阶段的。小孩子实际上不需要多讲,应该利用他们记忆力强的优势,让他们多背诵。好的作品,有很丰富的内涵,等到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

  诗歌作为中华文明的璀璨结晶,同时可以成为粤港澳三地少年儿童的情感纽带,让大家共同浸润在中华传统的文明中,一起追溯共同的文化源头,在心中植下诗意,传承文明薪火,同时也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从“交流”走向“交融”。

  通过创作让孩子发现生活之美

  诗歌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推动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诗歌本身是一种非常精微、凝练的文学形式,其想象力和哲思能让孩子在人之初就体味到母语的魅力,更能激发孩子内在的艺术灵性。一个从小在充满美感的语言中成长的孩子,他的心灵自会受其感染,舍弃现实生活的粗鄙、庸俗和狭窄,追寻更高的天空、更美的风景、更诗意的远方。一个善于写诗的孩子,一定更容易从世俗的生活中发现美,从细微的自然变化中感受愉悦,从而人生变得更加圆融与诗意。

  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诗歌季坚持“以诗育心,以美启真”的宗旨,鼓励孩子自由表达真实有趣,也收到了许多孩子的优秀之作。这些孩子的诗,许多都是简单质朴,直抒胸臆,写出童真童趣,仿佛就是孩子的心声,是他们观察世界的独特角度,以及想对这个世界说的悄悄话。

  比如小学二年级的朱尔所写的《挑妈妈》: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看见你了/觉得你特别好/想做你的儿子/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Tags:浅谈诗歌对(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浅谈诗歌对现代启蒙教育的意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