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60328.cn

郑州信息网 > 热点信息 > 正文

从微信支付说支付背后的故事(上)

网络整理 2020-01-04 16:04

从微信支付说支付背后的故事(上)

土耳其以弗所出土的公元前7世纪的金币

从微信支付说支付背后的故事(上)

雅浦岛上居民用石头支付

从微信支付说支付背后的故事(上)

中美洲曾经使用的铸币

从微信支付说支付背后的故事(上)

巴布亚新几内亚至今仍有用贝壳支付的交易

从微信支付说支付背后的故事(上)

臣民向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支付税款,英国漫画家詹姆斯·吉尔雷作于1786年

从微信支付说支付背后的故事(上)

西非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仍使用粗略铸造的铜币

从微信支付说支付背后的故事(上)

公元8世纪前日本用箭头、稻谷和黄金粉支付

  撰文/供图刘植荣

  移动支付是目前我们最流行的支付方式之一。你可知道,就在一百多年前,法国一位歌唱女演员到太平洋的岛国演出,收到的报酬竟然是3头猪、23只火鸡、44只小鸡,5000粒可可豆……

  2019年12月14日本版发表的《移动支付为何在发达国家流行不起来》一文,论述了微信和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的产生、应用中的优缺点以及它在发展中国家备受青睐、却在发达国家受到冷落的原因。读者对支付问题很感兴趣,应读者要求,本文继续讨论在移动支付之前人类的支付演变及其背后的故事。

  1以物易物是最原始的支付模式

  支付是为获得商品或服务而进行的价值交换,或者是为履行法律上的义务而进行的价值转移。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支付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毋庸置疑,支付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有了私有制度,才有了“你的”“我的”“他的”这些物主概念。一个人对自己的物品有处置权,可以使用或消费,也可以出借或转让,等价转让就是商品交换,这就需要为换回的商品进行支付。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年-公元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其中有不少关于交易、黄金、白银、罚金、赔偿、利息、租金、工资等内容的条款,这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某种形式的货币或交换媒介物。

  但人类的商品交换初期是“易货贸易”。用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1835-1882年)的话说:“交换的最早形式是,用不想要的东西直接换取想要的东西。我们称这种最简单的交换是以物易物。”例如,农民拿着谷物找需要谷物的猎人交换肉食,猎人拿着肉食找需要肉食的工匠交换狩猎工具,如此等等。

  以物易物是最客观的商品价值表达。假如一个农民需要5斤肉,而猎人为猎取这5斤肉要投入1天的劳动量,这个农民就必须用一天劳动量所生产的谷物(假定是1斗)去支付。

  但以物易物并不容易,因为这需要交易双方的匹配。一个农民要想用谷物交换肉,就必须找到一个恰好需要谷物的猎人;而猎人想用肉交换狩猎工具,就必须找到一个恰好需要肉的工匠。一个农民背着一袋子谷物,可能一天也找不到一个需要谷物的猎人;一个猎人背着一只被打死的野兽,可能一天也找不到一个想要肉的工匠。可见,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效率非常低下。

  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有了商品交换以来,人类一直探索如何提高交易效率。人们在交易实践中发现,用大家都能接受的一种物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物,先把自己用不到的多余的物品交换成这种交易媒介物,然后再用这种交易媒介物去交换所需物品,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

  交易媒介物的出现,让以物易物的支付模式逐渐萎缩,但它并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笔者就曾几次拿着不看的旧书,到离家不远的旧书店交换我想看的书。

  法国巴黎抒情歌剧院的泽丽小姐,在19世纪末曾到位于太平洋东南部的法属波利尼西亚演出,演出合约规定,她要唱5首歌,报酬是门票收入的1/3。但当时,该岛货币还罕见流通,人们就用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支付门票。演出结束后,按照合约她分得了3头猪、23只火鸡、44只小鸡、5000粒可可豆,还有香蕉、柠檬、橙子等水果。当然,泽丽小姐无法在短时间内自己消费这么多物品,也无法卖掉,因为卖掉支付她的还是这些生活必需品。她的经纪人只有在当地用演出获得的谷物、水果,饲养演出获得的这些活家畜、家禽。

  英国有个公司,从1868年到2009年一直出版一本免费发放的杂志《交换市场》,这本杂志最高发行量曾达到35万份。杂志上都是些老物件交换广告,如用一辆旧摩托车换一架旧手风琴等。

  2用交易媒介物支付提高了交易效率

Tags:从微信支付(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从微信支付说支付背后的故事(上)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