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60328.cn

郑州信息网 > 热点信息 > 正文

2020年春运明天开始 40天全国旅客发送量约30亿人次

网络整理 2020-01-09 15:26

  2020年春节是近8年最早的农历新年。2020年春运将从1月10日开始,2月18日结束,共计40天。国新办今天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春运形势和工作安排。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介绍,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不含城市公共交通、私家车出行量)约30亿人次,比上年略有增长。其中,道路客运受高铁通车里程持续增加、私家车出行量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预计发送量为24.3亿人次,下降1.2%;铁路4.4亿人次,增长8%;民航7900万人次,增长8.4%;水运4500万人次,增长9.6%。

  节前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相互叠加

  赵辰昕表示,今年春运保障能力持续提高,有利因素进一步增多。近年来我国交通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公铁水航各种运输方式能力持续增强,高铁、民航、自驾等出行方式在春运中的比重快速上升,旅客有更多选择空间。2019年底开通的郑阜、成贵等高铁新线,进一步缓解了相关劳务输出地运力紧张的问题;全面完成撤销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电子不停车收费(ETC)将更加便利自驾车通行。

  节前客流相对集中,公路保畅压力大。2020年春节是近8年最早的农历新年,节前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相互叠加,客流较为集中,高峰期铁路部分重点方向、民航少量热点航线运力较为紧张。自驾出行规模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进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车流量巨大,一些高速路段和服务区严重超负荷,疏堵保畅任务重。节日期间煤炭、粮食等重点物资和肉禽蛋奶等生活物资运输需求旺盛,需要统筹兼顾客货运输。

  安全风险不容忽视,恶劣天气应对能力不平衡。春运期间,长途客运车辆较平时显著增加,一些“黑包车”非法营运,增加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农村地区客流、车流激增,安全隐患较为突出。气象部门预测,春运期间北方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天气过程,南方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阴雨天气过程。目前有些地方对恶劣天气的预警、应对能力不足,出现极端天气有可能造成较多旅客或车辆滞留。

  6个方面保障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春节

  赵辰昕说,预计春运客运总量将保持稳定,供需矛盾持续缓解,节前客流集中度较高,高峰时段铁路部分重点方向运力依然较为紧张,保障交通安全、道路畅通的压力较大。重点做好6个方面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的春节。

  增加运力。铁路节前和节后分别安排旅客列车5275对和5410对,客座能力比上年春运增长7.7%和6.9%。加强客流集中地运力安排,节前在北京、广州、沪宁杭地区,节后在成渝、武汉等地重点安排直通列车。民航预计保障70.4万起降架次,同比增长约6%。道路投入79万辆营运客车、约2000万个客位;水运投入1.9万艘客运船舶、约83万个客位。

  便捷换乘。相关部门建立交通接驳信息对接机制,提前梳理临客列车、夜间临时动车组、夜间航班,指导各地做好短途接驳,畅通旅客出行“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创新开展空铁联运、公铁联运、预约巴士等服务。今年春运,北京南等13个车站实现地铁认可铁路安检,铁路不出站换乘车站达到70个,无轨车站达到154个。

  优化服务。铁路全面推广“候补购票”和电子客票,完善网络售票服务;扩大车站自助实名制核验覆盖范围,提高进站效率。落实军人、消防救援人员优先购票乘车(船)服务,做好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服务。各级工会通过协调购票、包车、专列等服务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各级团组织开展春运“暖冬行动”,广大青年志愿者将活跃在春运一线。

  保障安全。始终把安全作为春运工作的重中之重,层层压实安全责任;对线路、场站、设备等开展全面排查,发现隐患立整立改;严格安全监管执法,严管重点车辆,严查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农村地区等薄弱环节安全管理。

  治理拥堵。建立疏堵保畅工作机制,提前排查易拥堵缓行路段及收费站,分类制定疏导、绕行方案;提升ETC服务水平,强化人工收费车道管理,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加强路网运行监测,及时发布路况信息,引导旅客合理安排出行路线;加强联勤联动,在高峰时段强化指挥疏导。

  加强应急。建立健全气象信息快速通报和预报预警机制,重点关注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提前制定并细化完善恶劣天气、长距离拥堵、交通事故等应急预案并及时启动。提前备好应急物资和设备,组织好应急队伍,做到快速处置。加强值班值守,及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潘子璇)

Tags: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2020年春运明天开始 40天全国旅客发送量约30亿人次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