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60328.cn

郑州信息网 > 热点信息 > 正文

防疫“信息”,需要省际互认,来加快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网络整理 2020-02-25 15:34

 

 

repeat

 

复工,许多省市都端出了98%、92%,85%的数据,情况如何,去看看火车站有多少人、村里还有多少人就知道了此前,部分省市在大力促进复工复产,有的地方政府还推出报销车票,但效果疲软,回想此前的节后春运,拥挤不堪,无一不是一票难求,何以形成这种局面呢。“我怕返城后被要求禁足14天,去医院酸检(核酸检测)怕交叉感染,还是等一等”,许多小微企业主和员工目前的心里写照。如此下去,经济什么时候开始复苏?

地处西南的贵州是一个疫情比较轻的省份,省会贵阳打算逐步开放该市最大的商贸市场,但要求进入商城的人员必须是本地人或在本地长期居住(至少大于14天)的外省人,可这所商贸市场内的老板有许多是返乡过年回来的浙江、广东商人。无独有偶,附近的云南也与贵州的要求类似,巧的是,贵州也是一个劳动力输出的省份,主要务工目的地多是江浙和广东,这样的防控弊端是让有员工的商城没有老板,让有老板的工厂没有工人,这对经济复苏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困局。

一、不要被分批复工的建议误导,也不必给老板赋予较大的防疫责任

分批有序复工,这是现在流行的观点。可但凡有一点企业经验的人都知道,现代产品都需要上下游,上游生产下游不需要货,生产出来存不下,下游需要上游没有供应也不行,自己生产所需的辅料、配料、添加剂、设备的耗材都需要外围厂家配套,哪怕是装卸工、司机都是生产的一个环节,在供给、生产、销售链条上一个都不能少,否则过程很吃力。

许多地方将企业负责人列为防疫责任人,老板们没有火眼金睛,怎么知道谁有病、谁没病,唯一的方法是要么承担隔离费用、要么承担酸检费用,大企业目前有国家帮助,对小企业真实很难。倡导复工岂能成为一个假议题。

二、“自扫门前雪”式的防疫方式,增加各地政府自身负担

管进、不管出,外来都是“嫌疑人”。某市将外来返城人员分成了三类:疫区,1000人以上,和其他省份。但在实践操作中往往社区会层层加码,会要求其他省份的返城人员均禁足十四天,或酸检(核酸检测),从总体角度来看,使得社区多在做重复监管,所谓重复监管就是A区人到B区,B区要监管,B区人到A区,A区又要监管,这个人要流动C区呢?人员信息互不认可,这也给社区自身带来非常大的负担;要求酸检,其实也还是将在社区便可确定的信息转嫁给医疗机构去确认罢了(这还需医疗机构能够应付),信息都在政府的整个系统里面,为什么就不能联通、互认呢。互联互认,是在给基层政府、企业负担、个体困难, 三方解套。

三、政府亟需让每个小区(村)的信息共享,构筑全国一张网

务工、返工往往是跨省性的,全国一盘棋,但“自扫门前雪”的防疫方式,让我们主动放弃了利用这盘“棋”。目前构筑起的防控点(区、村),应再对所辖区域进行摸排,并将情况如实上报上网,使全国防疫数据尽快建成一张信息大网。

四、任何的建议都离不开背景

1、现在全国几乎找不到一个不设防控点的地方。

2、现在很难找到一个有了病例而不被禁足的小区。

3、现在全国交通运输没有一个不设防控点的单位。

4、全国的交通运输(省界)没有一个不设消毒监测的地方。

5、很难找到几个不注意自我防护的人(人见生人都会远避几步)。

五、让湖北之外的“三零”小区(村)内的“好人” 流动起来

所谓“三零”小区(村)就是:零确诊、零隔离、零疑似的小区(村),并对长期(30日内)居住在“三零”小区(村)的人员发放全国通用的二维码,此举就是将“好人”筛出来、显出来,并给“好人“发个全国通行的”好人“证(二维码),所有社区、机场、高铁等都可凭码进入,不再受区际、市际、省际限制,即使可能难免有所疏漏,但在防疫大背景下,漏网之鱼也只是千万分之一,而千万分之一则就是可控的了。

第二步,让大多数“好人”先流动起来,人员可凭“三零”二维码乘坐:农村班车、城市公交、出租、高铁、飞机,可以上公路、上高速,可以进小区、进单位、进工厂、进楼宇、进商场、进餐厅。“三零”(村、区)对于全国来说,毕竟是绝大多数,因此民生才可提前得以恢复。

六、尽快让社会“活”起来

Tags: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防疫“信息”,需要省际互认,来加快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