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60328.cn

郑州信息网 > 热点信息 > 正文

浅谈新形势下的农商银行转型

网络整理 2020-05-23 10:08

 

 

repeat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放开,银行同业竞争日趋激烈,BAJT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小微金融,当前农商银行如何转型发展,成为各机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通过与专业从事农信领域科技及咨询服务的北京小雨点科技沟通,该公司银行事业部负责人提出,针对农商银行未来的转型之路,应着力“信贷结构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两大主线进行整体规划部署,应该落实在轻资产、低成本运营,资源集约化应用,并且要积极拥抱年轻客户群体。金融机构需加大网点智能设备的应用;加强行内数据治理和分析平台建设;加大小微普惠金融的推广;加大线上化、移动化产品的创新升级;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储备。

  未来,农商银行应积极向互联网化、大数据化转型,推进业务创新,建议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加大数据治理,积极建设大数据分析平台

  当前多数银行在用系统包括:信贷管理系统、征信系统、呼叫中心系统、帐务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网络化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模块,但大多数模块相对独立,不利于业务发展,将系统有效整合,数据接口打通、外部大数据对接,可以全面提高信贷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1)实现大数据管贷。运用智能化风险防控系统,将人行征信数据及法院、工商、税务、社保、运营商等外部数据接入信贷系统,并结合辖内农商银行自身交易数据,分析评估贷款风险状况,在风险控制方面,实现由人工控制转变为系统控制、由分散控制转变为后台集中控制,形成多方位、全立体的风险防控体系。一是建立信贷内控自动化名单。通过数据模型,对存量信贷客户进行自动分类管理。二是利用大数据明确贷款准入条件。运用行内外大数据,筛查贷款准入条件,对出现重大风险预警信号的客户,直接拦截放款;对由于特殊情况需要准入的客户,人工进行审批并实行痕迹化管理。

xxx

  (2)“智慧”定价。完善信贷管理系统利率定价功能,按照模型控制、差别定价、自主确定、动态调整、“优惠有痕”的原则规范贷款定价行为。信贷管理系统根据“产品基础利率+利率调整参数”模型,结合贷款种类和客户综合贡献度,自动测算并确定贷款利率。

  (3)“智慧”存储。开发电子影像存储系统,实现档案收集的影像化、标准化。同时,以信贷影像存储应用为基础,积极推广远程审贷应用,不断提高贷款服务工作效率。

  二、加快微贷中心建设,逐步调整信贷结构

  当前,政府层面大力鼓励普惠金融建设,监管部门加大金融机构小微业务的考核力度。与此同时,因经济下行导致的农商行传统信贷业务风险加剧,信贷结构调整是唯一良药,特别是中小型农商银行更应该找自身定位,回归本源,坚持“支农、支小、支微”原则,加大小微贷款的投放比例。近年来,山东、河北省联社均明确下属所有农商银行成立微贷中心或小微贷事业部,将信贷结构调整放在行内发展的首位。

  与传统信贷业务相比,微贷业务要实现快速发展,一是需要与之匹配的微贷技术,当前在行业中基本上分为IPC模式、信贷工厂模式、评分卡、大数据模式四大类,不同金融机构根据业务规模和应用场景采用模式不同。二是微贷业务需要相关科技系统支撑,像山东泰安、济宁、临沂等地近30家农商银行在微贷业务开展中,分别联合北京小雨点科技进行建设“智慧微贷管理平台”系统的建设,采用“数字化微贷技术”,对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管控,实现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化,移动化,大大提高小微业务的办贷效率,。

  三、加快线上产品业务布局

  结合本次疫情,金融均面临营销疲软问题,线上化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因此,互联网快贷已成为加快转型发展的突破点。互联网快贷业务中,客户只需通过行内公众号或APP在线注册、完善资料、提交申请简单几步操作,贷款便顺利到账。互联网快贷融合电子签约、人脸识别,后台充分对接人行征信、外部大数据、政务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智能化风控,实现“秒申秒审”,自助办贷。系统将内置准入模型、反欺诈模型、评级授信模型、贷后预警模型,线上全流程办贷,改变过去客户对农商银行手续繁琐、效率低下的认识,实现便捷的电子渠道、简便的操作流程。

xxx

Tags: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浅谈新形势下的农商银行转型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