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60328.cn

郑州信息网 > 热点信息 > 正文

这群人熬夜到凌晨 数月打磨炼成九十分钟《印象武汉》

网络整理 2020-01-10 08:33

  武汉晚报讯(记者万旭明实习生蔡薇)9日凌晨1点多,中南剧场里依然灯火通明,《印象武汉》剧组正在熬夜排练。从2019年9月第一次演出,到2020年1月10日再次亮相,主创们加班加点、一次次修改打磨,才炼成这部情景说唱剧。

  去年9月26日,《印象武汉》首演并听取了专家、观众的意见。尽管收获不少好评,主创们还是决定“再改、再打磨”。“武汉的亮点太多了,每一个都舍不得删掉,想在90分钟里尽善尽美,实在太难了。”回顾近半年的创作历程,田克兢笑说:“排了无数次,改了无数次。”

  《印象武汉》聚集了全市多个艺术院团的创作者,而春节前正是演员们最忙碌的时候。“我刚跟随红色文艺轻骑兵团队去村镇里演出回来,有的演员昨天半夜12点下火车还打算赶来排练。”回忆9日凌晨的排练,他笑说:“后台那个惨哟,东倒西歪,都准备熬到直接过早了。但是灯光一亮、音乐一响,大家马上就精神抖擞地上台。”

  男主角思源的扮演者刘智鹏更是带伤排练,“我是去年8月25日进组的,因为双腿有伤还在住院,医生让卧床半年,但是只半演出半休息地躺了一个多月。”最初的排练中,刘智鹏每天7点出门,送完孩子上学,就从汉口赶往黄陂,一练就是一整天。剧组转场回到汉口后,他又和其他演员一起给自己“开小灶”加班,回家早则午夜12点,晚则凌晨两三点。“想把戏排好,这是常态,习惯了。”

  很“拼”的还有年近八旬的何祚欢,去年9月第一次演出时,因为身体不适,他只能以视频形式亮相。今年,他亲自出现在舞台上,用近5分钟的讲述带观众们回顾黄鹤楼的前世今生。排练时,他总是状态饱满地出现在舞台上。围绕在何祚欢身边的是一群武汉市艺术学校的小学员,最小的只有13岁,很多是第一次登上舞台。年龄相差半个多世纪,大咖与新蕊们一起共述“印象武汉”。

Tags:这群人熬夜(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这群人熬夜到凌晨 数月打磨炼成九十分钟《印象武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