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60328.cn

郑州信息网 > 热点信息 > 正文

战疫之下的农村金融创新

网络整理 2020-02-25 17:06

 

 

repeat

 

战疫之下的农村金融创新

张丹丹:博士,深资三农领域专家,中农融信公司董事长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众志成城以待攻克时艰,硬核管控不忘温情呵护,从来没有一个春节像此刻一样有了特殊的陪伴和特殊的宁静。在这个特别的春节,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经历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疫情总会过去,疫情过后我们的社会将经历怎样的探底反弹,相对于那些越危险越向前的"战疫情"的斗士们,我们也该籍此思考一下作为企业家的贡献价值在哪里。

这次疫情,一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打击可谓沉重,中小企业承载着60%以上的就业机会,如果疫情不能尽快被控制必将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除了承担扩大内需的责任,还是就业的缓冲带,一部分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大量社会资本下乡,不但能缓解就业问题而且能更加有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必将对中国经济发展构成最有力的助推。农村金融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怎么让社会资本与农业农村有机结合是重中之重。反复思考后,我落笔将二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和所思所想进行整理,就中国农村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交流一下自己的心得和所做的工作,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心系乡村振兴,我的"农村科技金融梦"----------

"廿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山和水",在我深耕"三农"领域20余年的岁月里,我走过几万的乡村,看到三农发展的瓶颈,感受到三农资金的缺乏和金融服务的匮乏。目前,我依然选择聚焦"三农"金融科技领域,希望把过去积累的行业经验和数据能力,通过科技手段赋能传统金融,促进并推动中国农村金融资产交易市场的形成,从而构建中国农村的信用体系,实现我的"农村金融梦":

——为每一个资产赋有权证

——给每一寸土地赋予价值

——让每一个农民拥有信用

——使每一个乡村走向全国

从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实践以及优缺点来看,要想让中国农村金融快速发展,让农民拥有金融服务通道,最关键的问题是亟需唤醒中国农村资产,为农村资产赋能,真正激活几十万亿农村各类资源、资产的价值。我们提出建设"乡村振兴数字化资产金融服务云平台",推动农村资产金融化,并初步明确了五个发展阶段性目标:农村资产数据化、数据资产价值化、资产价值信用化、信用货币化以及产融一体化。

一、农村资产数据化

以县域为单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以单个农民、农户、农场主等经营者为主体、以土地等资源、生产产品、经营权、使用权等各类资产为核心的"全国农村资产数字化电子登记平台",逐步把全部实物和权益性资产变成电子资产,加快资产数据化步伐,并且对接各级政府、产业、农户已有的信息化系统,形成底层数据库,相互核验。同时,建立全国的农村资产电子登记等级制度和"资产电子证书"制度,编制统一的资产电子代码,与纸质证书确权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这样一是建立打通数据孤岛,形成各级政府、产业、农户已有的信息化系统的互联互通,并且加入了交易信息、不断增加新的资产信息、及时更新农民信息等,形成完整动态、及时、细化了的底层数据库。二是让各级监管者能够全面摸清家底,动态掌握信息,方便实施涉农资产的有效信息监管,提高市场监管效能,也将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有力手段。三是以电子数据化的方式重塑农村资产的表现方式,为每一项农村资产建立数字化映射,方便资产拥有者,方便投资者,也奠定了全国产权交易、提供金融服务的基础,为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提供了一个全面、准确、高效、方便的技术平台,可以说,这是中国农村资产管理的一次重大创新。

战疫之下的农村金融创新

二、数据资产价值化

一般资产的特征有流动性、可逆性、可分性、价值的可预见性、收益和回报。农村原有形态的资产变成数据资产后又增加了以下特点:独有性(sole)、持久性(不会被耗尽) 、保值性(不会贬值)、持久性(Durable)、战略性,因此,资产数据化不仅是适应科技进步、宏观管理、产权市场建设、资产金融化的客观发展需要,也是无形中再次提高了原有资产的战略价值和使用价值。通常来说,考虑有形资产(机械、设备、建筑物等)时,其价值通常会随着使用的增加而下降或贬值(房地产可能相反)。但是,数据使用得越多,其价值则会增加。

Tags: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战疫之下的农村金融创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