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60328.cn

郑州信息网 > 热点信息 > 正文

疫情压力下的测试 什么样的消费金融公司有望基业长青?

网络整理 2020-07-31 17:34

受疫情冲击,消费金融行业走向分化。

有些消费金融公司场景受限业绩下滑,有些消费金融公司资产恶化坏账上升,有些消费金融公司进一步缩减成本,也有的公司抓住了新的机遇,在挑战中实现突围…..

疫情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获客、风控乃至生存无异于一场压力测试。什么样的消费金融公司才能穿越经济周期的起伏和抵御突发的疫情冲击?

在马上金融创始人、董事长赵国庆看来,除了自身打造过硬风控技术构建核心竞争力,还需要打造开放型的生态圈,各机构在资金、流量、场景、数据、科技等多个维度深度融合,方能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藩篱,实现基业长青。

行业发展趋于稳健

经过过去几年高速发展,加之今年疫情冲击,消费金融行业遭受挑战,爆发式增长不再,市场短期内进入调整期,整体规模增速放缓。

“依靠消费金融牌照,大量依靠外部引流赚取利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某消费金融业内人士对笔者表示,疫情可以说是真正的为前几年行业高增长划上了转折号。

疫情对消费金融不仅仅是线下如教育培训、医美等场景的直接冲击,还给各个消费金融公司风控带来严峻挑战。

“只有前几年认真进行技术投入,科技人员建设,打造了核心风控等技术的消费金融公司,例如招联金融和马上金融等头部企业,才会对资产质量有信心,”一位消费金融行业人士表示,只有这样的公司在公开市场上发的ABS和金融债才能获得其他机构“哄抢”。

上述人士所言非虚,马上金融在今年4月就成功发行了超17亿ABS,其中优先A档票面利率仅3.5%,证明了投资机构对其ABS底层资产的认可。

在疫情之下,ABS底层资产质量依旧有保障,有赖于该公司建立数据驱动、智能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风控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在行业内领先。

马上金融成立于2015年6月,引入了重庆百货、重庆银行、物美科技集团等股东,今年刚好是马上金融开业5周年,这家年轻的消费金融公司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亿人。

自主风控技术是核心

马上金融是一家创业型的消费金融公司,股东背景并不突出,没有强大的银行股东提供大量廉价资金支持,却在5年内持续站稳脚跟,并位居行业头部企业,主要是因为打造了科技“神器”。

不同于传统的贷款项目,消费金融底层资产为小额分散的个人信用借款,这使得消费金融业务具有小而分散、高频次、客户群体异常复杂的特点,没有自主的核心大数据风控系统很难把控风险和做大做强。

“关于过去5年,我们做对了几件事,其中之一就是走了科技自主研发、能力自建的道路,”回顾过去,赵国庆表示,公司自成立之初的全部技术系统都是从0开始自主搭建研发,所有核心技术的自主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外包,所有能力建设也是从0到1坚持自建,包括获客、风控、客服、贷后等能力。

走科技自主研发、能力自建的道路,需要大量人力、资金和时间成本,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是一种挑战。

据了解,马上金融累计研发投入超过 10亿元,组建了 1000 多人的技术团队、300 余人的大数据风控团队,自主研发 800 余套涵盖消费金融全业务流程及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技术系统,其中一些科技应用甚至获得银保监会组织的非银机构一类成果奖。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在消费金融领域,银行虽有资金成本端优势,但是场景和流量不足逐渐显现,尤其表现在客户获取和大数据风控方面,风控是信用业务的根本,此轮消费信贷不良周期和近期疫情对行业是一次重大压力测试,自主风控能力不够的机构将陆续出清。

实际上,自主研发建设的科技系统不仅仅服务于自身,还可以对外输出实现进一步营收多元化。

例如,马上金融联合光大信托共同开展金融科技在信托行业的融合应用试点项目。光大信托在面向客户销售产品的双录环节,将采用马上金融自主研发的科技系统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凭借双方在金融科技自主研发能力和信托业务多场景展业能力的自发优势,共同推进信托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的运营管理模式转型升级。

消费金融开放生态圈

中金公司研报披露,从中长期看,包括信用卡在内的消费金融市场仍然有广阔的成长空间,预计2030年规模高达66万亿元,相当于目前的4.5倍。

这意味着,尽管当下面临疫情冲击,但是消费金融是一个需要持续积累并深入耕耘的领域,未来市场空间潜力巨大、需求长期存在。

那么,未来怎样的消费金融公司有望胜出?

Tags: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疫情压力下的测试 什么样的消费金融公司有望基业长青?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